如果吸入过多的杀虫剂,容易导致中毒。
长期接触杀虫剂,刚开始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后来会出现流眼泪、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视物模糊。
在使用杀虫剂时,需做好防护,并要结合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如防治农作物害虫时,除了需选择对口药剂,还需结合气候特点与害虫的昼夜活动规律,选合适的时间,时间以上午9-10时和下午4时后为宜。
一、杀虫剂吸入过多会怎样
1、杀虫剂通常都会含有有机磷,如果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就会容易引起中毒。初期会刺激到呼吸道,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然后还会出现流眼泪、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还有可能导致视物模糊。
2、使用杀虫剂时要注意,如果已经在种植地内打过苗后除草剂,则在7天之内不可喷施有机磷类杀虫剂,比如甲胺磷、敌敌畏、毒死蜱、辛硫磷等药物,这样可以避免发生药害。打药的时期很重要,一定要把握准确的施药时期,早打和晚打都起不到最佳效果。
3、防治食叶害虫一定要在低龄幼虫期施药,防治钻蛀性害虫药在产卵末期、卵孵盛期使用,使用时一定要喷洒均匀周到。田间作物虫、螨并发时,应加杀螨剂使用,一定不要在桑园、鱼塘等地及其附近使用。防治叶面害虫时宜在低龄(1-2龄)幼虫盛发期施药,防治钻蛀性害虫宜在卵孵盛期施药。
二、喷施杀虫剂要注意什么
1、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害虫,要选准对口药剂,适期用药,根据气候特点和害虫的昼夜活动规律,选择在有利的时间施药。施用农药时间以上午9-10时和下午4时以后为宜
2、上午9时以后,作物叶片上露水已干,又正是日出性害虫活动盛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施药,既不会因为露水冲淡药液影响防治效果,又可使害虫与农药直接接触,增加害虫中毒机会。
3、下午4时以后,光照减弱,而且正是飞翔活动和夜出性害虫即将出动的时候,在这个时间施药,能提前将药剂施于作物上,待害虫在黄昏和夜间出来活动或取食时使其接触毒液或取食中毒死亡,同时还可防止药液蒸发损失和光解失效。
4、要根据害虫的危害部位,选用不同的药剂和采取不同的施法,送药到位。如对危害根部的害虫,就将药剂灌施于根部或施于播种沟内;对在叶背面取食的害虫就将药液喷在叶片的反面。
5、防治红铃虫、棉铃虫就把药打到花蕾、青铃上及群尖上;防治螟虫造成枯心苗就撒毒土;防治白穗就喷雾或泼浇;防治稻飞虱、稻叶蝉就将药液喷施到稻株基部;防治斜纹夜蛾就将药液喷到花蕾及幼荚上。
6、此外,对棉蚜、红蜘蛛、稻飞虱、稻叶蝉等隐蔽性害虫,根据其刺吸式口器取食方法,可选用内吸性强的杀虫剂吸收后传到植株的其他部位,达到送药到位的目的。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服务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服务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