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号太小:子线线号太小易“秒切”,作钓时要根据鱼情搭配线组。
线体受损:子线受到损伤易“秒切”,作钓前要检查线组并更换伤线。
质量太差:子线质量太差易“秒切”,购买时不能因为便宜而购买劣质子线。
提竿过猛:子线提竿过猛易“秒切”,不仅如此,还易挂底断竿。
一、5.0号子线为什么会秒切
1、基础数据
号数 | 5.0号 | 类型 | 子线 | 材质 | 尼龙线 |
线径 | 0.375毫米 | 拉力 | 9.9~13.3千克 | 打结拉力 | 6.9~9.3千克 |
主线 | 7.0号 | 鱼钩 | 14~16号伊势尼钩、5号新关东钩 |
注:以上5.0号子线的数据仅供参考,原因是鱼线的强度、线径等因品牌不同而不同,有些劣质鱼线为了保证强度还可能出现“涨号”情况。
2、鱼重论述
5.0号子线秒切并不能判断出鱼有多大,事实上超过10斤的鱼都有可能秒切5.0号子线,例如鱼被锚到身体后力气比正口要大好几倍,此时一条10斤的鲤鱼就可能秒切5.0号子线,若正口能秒切5.0号子线的鱼一般都在20斤以上,原因是5.0号子线的拉力值可达9.9-13.3千克。
3、秒切原因
(1)线号太小:子线线号太小是“秒切”的常见原因,作钓时一定要根据实际鱼情灵活搭配线组。
(2)线体受损:子线受到损伤是“秒切”的常见原因,作钓前要检查线组并及时更换有伤的子线。
(3)质量太差:子线质量太差是“秒切”的常见原因,购买子线时不能贪图便宜而购买劣质子线。
(4)提竿过猛:提竿过猛是子线“秒切”的常见原因,一旦挂底短子线、断竿稍都是分分钟的事。
4、适钓鱼种
(1)鲤鱼:鲤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俗称鲤拐子、鲤子、毛子等,杂食性,常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在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水体底层,常见个体5-10千克,最大个体可达100千克以上。
(2)草鱼:草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俗称油鲩、草鲩、白鲩等,草食性,广泛分布于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中,常见个体5-10千克,最大个体可达40千克以上。
(3)鲢鱼:鲢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俗称白鲢、水鲢、跳鲢等,滤食性,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最普遍,常见个体5-10千克,最大个体可达30-40千克以上。
(4)鳙鱼:鳙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俗称花鲢、胖头鱼、大头鱼等,滤食性,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最普遍,常见个体10-20千克,最大个体可达50千克以上。
(5)青鱼:青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俗称青鲩、乌青、乌混等,因喜食螺蛳亦称螺蛳青,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常见个体10-20千克,最大个体可达70千克以上。
二、4.0号子线和几号伊势尼钩搭配使用
1、基础数据
号数 | 4.0号 | 类型 | 子线 | 材质 | 尼龙线 |
线径 | 0.331毫米 | 拉力 | 7.8~11.2千克 | 打结拉力 | 5.4~7.8千克 |
主线 | 5.0/6.0号 | 鱼钩 | 12~14号伊势尼钩、16~18号伊豆钩、4号新关东钩 |
注:以上4.0号子线的数据仅供参考,原因是鱼线的强度、线径等因品牌不同而不同,有些劣质鱼线为了保证强度还可能出现“涨号”情况。
2、鱼钩搭配
4.0号子线一般搭配12-14号伊势尼钩。伊势尼钩是最常用的钩型之一,特点是钩条粗、钩门宽、钩柄短、钩尖呈鹰嘴状,优点是强度高能经受大鱼的冲击、钩尖呈鹰嘴状不容易跑鱼,缺点是钓小鱼时钩型偏大且钩身偏重,4.0号子线一般情况下建议搭配12-14号伊势尼钩。
3、线组配合
4.0号子线一般搭配5.0号或6.0号主线,子线和主线是台钓线组中划分的称谓,最简单的配合方法是子线不超过1.5号时可搭配大2号的主线,子线超过1.5号时可搭配大1号或2号的主线,这样配合既能保证线组的灵敏度和强度,挂底后还能弃子线保价格更高的主线和浮漂。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服务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服务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