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地:造林前3-4个月整地,整地方法有全垦、带状和块状整地三种。
密度:普通油茶一般每亩栽植70-120株,适宜行株距为2.5-3m×2-3m。纯林初植株行距2.5×2.5m、2.5×3m
栽植:选择优良品种油茶苗移栽,所选品种要求花期、果期一致并采用混系造林。
施肥:幼树期以氮肥为主,搭配磷钾肥,主攻春、夏、秋三次梢,施肥量从小到多,逐年提高。
一、油茶的栽培技术
1、整地
(1)林地整理包含林地清理和土壤耕作。整地工作应在造林前3-4个月进行,素有“秋季整地,冬季造林;冬季整地,来春造林;夏伏整地,秋季造林”的说法。
(2)油茶整地方法有全垦、带状和块状整地三种,要注意林地水土保持。坡度在10°以内,可整地。超过10°,要梯级整地,撩70厘米×70厘米宽深的壕沟或挖80cm×80cm×80cm长宽深的大穴。
(3)10°-15°,梯面宽3m-6m;15°-20°,梯面宽1.5m-2m;20°-25°,梯面宽1m。梯面宽度和梯间距离要根据地形和栽培密度而定。块状整地适用于坡度较陡,坡块破碎,四旁树木可继续利用的山地。坡度超过25°以上不宜栽培油茶。
2、初植密度
(1)栽植密度根据油茶生物学特性、坡度、土壤肥力和栽培管理水平等情况而定,做到合理密植。
(2)普通油茶通常每亩栽植70-120株左右,适宜的行距为2.5-3.0m,株距为2.0-3.0m。纯林初植以2.5m×2.5m、2.5m×3m、3m×3m株行距比较合适。
3、栽植
(1)新造林必须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良种审定的油茶优良新品种。宜选择果大、皮薄、产量高、抗性强并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品种。
(2)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的良种是优良无性系和优良家系,还有少许的杂交子代。如“湘林”系列、“赣无”系列、“长林”系列等。
(3)所选品种要求花期、果期一致,并采用混系造林,选用5-10个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优良品系进行配置造林。
4、施肥
(1)幼树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施肥则主要以氮肥,搭配磷钾肥,主攻春、夏、秋三次梢,随树龄大小施肥量从小到多,逐年提高。
(2)定植当年一般可以不施肥,有条件的可在6-7月树苗恢复后适当浇些稀薄的人粪尿或每株施25-50g的尿素或专用肥。
(3)从第二年起,3月份新梢萌动前半月左右施入氮肥,11月上旬则以土杂肥或粪肥作为越冬肥,每株5-10kg,随着树体的增长,每年的施肥量逐年递增。
二、怎么防治油茶的病虫害
1、炭疽病
(1)发病症状
①主要危害部位时果实、枝叶以及树干,发病时果实、枝叶上出现红褐色的斑点,会逐渐扩散成大块的淡褐色的斑点。
②后期病斑上会出现黑褐色的斑点,最后导致果实开裂,叶片和果实大量脱落,枝叶枯死,树干溃烂,严重时导致整个植株干枯致死。
(2)防治方式
在种植时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同时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苗期可以喷洒波尔多液预防,发病时可以喷洒多菌灵药剂防治。
2、软腐病
(1)发病症状
①软腐病主要危害果实、叶芽,发病时会造成大量的落叶落果,严重时是芽梢枯死,植株的生长节点遭受破坏。
②此病的发生通常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关,它的病菌会借助风雨进行传播,一般在夏秋季是高发时期。
(2)防治方式
要加强林间管理,改善通风透光田间,预防为主,定期的喷洒波尔多液,发病时可用多菌灵和托布津防治。
3、根腐病
(1)发病症状
①根腐病主要危害植株的根系,通常但是在4-5月或9-10野兔,发病时首先侵染根茎部,患病部位出现褐色病斑,后期生长出白色毛状物,导致根系腐烂、叶片枯萎脱落,最后植株死亡。
②此病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地块,病情更为严重。
(2)防治方式
发病后要及时清理病株,将其拔除并带出田间,同时用石灰粉撒施病穴,在退菌特和多菌灵浇灌防治。
4、虫害
(1)危害特点
油茶的虫害有鳞翅目和鞘翅目食叶害虫,它们会聚集在油茶的叶片部位,啃食叶片,一旦虫害爆发,会在短时间内将植株的叶片啃食干净,危害极大。
(2)防治方法
可以苏云金杆菌或白僵菌进行生物防治,对于幼虫可用敌百虫、辛硫磷乳油防治。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服务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服务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