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服务 - 三农问答

袖钩容易中鱼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其钩型小且钩身轻

乐农
乐农

袖钩之所以容易中鱼是因为钩型小且钩身轻,其中钩型小方便鱼儿吞食钩饵,而钩身轻方便鱼儿将饵料吸入口中。

袖钩钩条细、钩门窄、钩柄长、钩尖直,适合用于垂钓鲫鱼、白条、罗非鱼、鲴鱼、鲮鱼等小个体鱼类,不适合用于垂钓鲤鱼、草鱼等大个体鱼类。

袖钩容易中鱼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其钩型小且钩身轻

一、袖钩容易中鱼的原因

1、袖钩是最常用的钩型之一,特点是钩条细、钩门窄、钩柄长、钩尖直,其中钩条细使得袖钩的钩身特别轻但强度偏低,钩门窄使得袖钩容易被吞钩入口但刺鱼不牢,钩柄长使得袖钩中鱼后能快速卸鱼但不利于鱼吞钩,钩尖直使得袖钩刺鱼更迅速但易脱钩跑鱼。

袖钩容易中鱼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其钩型小且钩身轻

2、袖钩容易中鱼的主要原因是钩型小且钩身轻。袖钩是钓鲫鱼等小型鱼类的首选钩型,在同等条件下袖钩的中鱼率要略高于其他钩型,原因主要有二,其一是袖钩的钩型小便于鱼吞食钩饵,其二是袖钩的钩身轻利于鱼将饵料吸入口中,值得注意的是袖钩不适合钓鲤鱼、草鱼等大型鱼类。

袖钩容易中鱼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其钩型小且钩身轻

二、袖钩的适钓鱼种

1、鲫鱼:鲫鱼是最常见的淡水鱼类,我国除青藏高原各地的湖泊、江河、河渠、沼泽等水体均有分布,杂食性且适应性极强,不论是在深水或浅水还是流水或静水都能生存。

袖钩容易中鱼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其钩型小且钩身轻

2、白条:白条是野钓常见的小型鱼类,别称餐条鱼、青鳞子等,最大个体10-13厘米,喜群聚栖息于溪流、江河、湖库的上层,外观和马口、翘嘴红鲌非常相似,离水即死。

袖钩容易中鱼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其钩型小且钩身轻

3、罗非:罗非是我国引进的淡水鱼类,别称非洲鲫鱼,不耐低温,水温低于10℃时会冻死,喜栖息在水体中下层,形体近似鲫鱼,个体也和鲫鱼相似,但生长速度比鲫鱼快。

袖钩容易中鱼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其钩型小且钩身轻

4、鲴鱼:鲴鱼是鲤科鲴属淡水鱼类,因尾鳍呈桔红色也称黄尾鱼,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喜栖息在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中下层,主要以藻类、水生昆虫、植物碎屑等为食。

袖钩容易中鱼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其钩型小且钩身轻

5、鲮鱼:鲮鱼是鲤科鲮属鱼类的统称,主要有土鲮、麦鲮、泰鲮等,土鲮是我国土生土长的鲮鱼,麦鲮(麦瑞加拉野鲮)是从印度引进的,泰鲮(露斯塔野鲮)是从泰国引进的。

袖钩容易中鱼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其钩型小且钩身轻

三、4号袖钩可以钓多大的鱼

1、4号袖钩能钓1斤以内的鱼,事实上袖钩是专门为钓小个体鱼设计的,特点是钩条细、钩门窄、钩柄长、钩身轻,优点是便于鱼吸而入口,因此特别适合用来钓鲫鱼等小个体吸食型鱼类,例如4号袖钩只要操作上没有问题完全能应付1斤以内的鲫鱼。

袖钩容易中鱼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其钩型小且钩身轻

2、4号袖钩一般配0.8号子线,主线可用1.0号或1.2号,但具体是用1.0还是1.2要根据钓场来定,其中在不易挂底的钓场可搭配1.0号主线来增强线组的灵敏度,而在地形复杂野外则建议配合1.2号主线,否则一旦双钩挂底就极易拉断主线并损失浮漂。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服务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服务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
钓鲢鳙的调漂技巧,挂饵调漂法是常用的调漂方法
钓鲢鳙时的调漂技巧,通常可用挂饵调漂法、空钩调漂法。挂饵调漂法:重铅找底后,用半水修剪铅皮,至浮漂露出2目,待作钓时,从距离底部20cm处,慢慢往上找到鱼层至能稳定中鱼。空钩调漂法...
垂钓白条鱼的时间,仲春至中秋适合作钓
最佳时间:垂钓白条鱼的最佳时间是每年仲春至中秋。饵料选用:打窝可用2斤菜籽粉+1斤面粉,制成团后先打三分之一,半小时后开始垂钓,若是钓饵,可用腥饵或香饵进行垂钓,例如野战蓝鲫、疯钓...
大水面钓鲤鱼如何选饵,使用玉米等素饵的效果较好
玉米饵:准备好鲜嫩玉米粒,装入塑料瓶内,然后将蜂蜜和小药倒入清水中混匀并倒入瓶中,最后放置于阴凉处,7天后即可使用。红薯饵:准备两斤煮熟红薯,一斤饭粒,适量炒熟黄豆面,然后用水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