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砍一节留一节是为了保护根茎不受伤害,确保植株继续生长,并且为来年提供新鲜的竹笋。
竹笋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中生长,要求年降水量1400毫米以上。
竹笋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山坡或河滩地栽种,在行距3米、株距2米进行栽种,填土压实并浇水保湿。
竹笋分为刚竹、慈竹、莿竹、苦竹,分别分布于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
一、竹笋要砍一节留一节的原因
1、竹笋砍一节留一节的原因在于,不会伤害底部的根茎,植株还能继续生长,来年可以采摘新鲜的竹笋,注意生长瘦弱、密集的竹笋可以全部挖出,有助于剩余的竹笋快速生长为优质竹子。
2、竹笋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在土层深厚、松软肥沃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中长势强健,对水热的要求为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十七点五度,最低气温不可低于零下六度,而且年降水量在一千四百毫米以上。
3、在海拔两千五百以下的山坡林地或者河滩地搭建竹林园,而且栽种时间选择为每年的立春前后,然后将竹笋按照行距三米、株距两米进行栽种,再填土压实、浇水保湿,促使竹鞭与土壤亲密接触。
4、竹笋分为刚竹属、慈竹属、莿竹属、苦竹属四个品种,其中刚竹属的竹笋主要长在长江流域,而慈竹属的广泛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等沿海地区,此外苦竹属的品种有生长在东南沿海的慧竹。
二、竹笋什么时候长出来
1、不同品种的竹子,发笋的时间不一样。像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种因为入土较深,笋芽部分依靠土壤的保护,在冬季的时候不易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所以在春天(3-5月份左右)就开始发笋。
2、而麻竹、绿竹等丛生型竹种,由于入土较浅,笋芽部分在冬季常常冒出土壤表层,容易受到冻害,所以通常在夏秋季(6-8月份左右)开始发笋。而混生竹介于丛生竹和散生竹之间,一般在5-7月份左右开始发笋。
3、同一种竹子,发笋的时间也可能不一样。比如毛竹,可以分为春笋和冬笋,春笋通常在立春后长出来,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一般在2月上旬至4月上旬。
(2)中期,在4月中下旬左右。
(3)后期,在5月及其后。
(4)冬笋,通常在立秋前后开始发育生长,在10月份到第二年的2月份成熟采挖,并且冬笋通常长在土壤下面。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服务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服务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