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农服务 - 养殖技术

鹦鹉鱼不游动在缸底的原因,温度过低、受惊、缺氧都会造成

水中绿
水中绿

温度过低、受惊、缺氧等均可能导致鹦鹉鱼在缸底,不爱游动。

温度过低:将饲养水温提高至28℃左右,并维持水温稳定。

受惊:饲养期间,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同时注意保持水质稳定。

缺氧:在鱼缸中安装氧气泵,并持续为鱼缸进行增氧,确保水体溶氧充足。

鹦鹉鱼不游动在缸底的原因,温度过低、受惊、缺氧都会造成

一、鹦鹉鱼不游动在缸底的原因

1、发生原因

(1)温度过低:鹦鹉鱼在缸底不游动有可能是温度太低导致的,它们喜欢温度偏高的环境,当温度过低,它们的活动量就会降低。

鹦鹉鱼不游动在缸底的原因,温度过低、受惊、缺氧都会造成

(2)受惊:还有可能是受惊导致的,鹦鹉鱼的胆子比较小,容易受到惊吓,受惊以后它们就会躲在缸底不动。

(3)缺氧:也有可能是缺氧导致的,它们对氧气的需求量较高,当鱼缸内的溶氧量不足时,它们就会沉在缸底不动。

鹦鹉鱼不游动在缸底的原因,温度过低、受惊、缺氧都会造成

2、处理方法

(1)提高水温:鹦鹉鱼在缸底不游动,饲养者需要将水温提升到28℃左右。只要温度稳定,它们就可以正常活动。

(2)保持环境安静:饲养者还要保持周围环境安静,等待鹦鹉鱼自行恢复。在恢复期间,饲养者还要保持水温和水质稳定。

(3)打氧:饲养者需要安装一个氧气泵,并且持续给鱼缸内打氧,这样才能保证水中的溶氧量充足,避免出现沉底不活动的情况。

鹦鹉鱼不游动在缸底的原因,温度过低、受惊、缺氧都会造成

二、鹦鹉鱼为什么会夹尾巴

1、水质不佳

(1)原因

水质不健康会导致鹦鹉鱼夹尾巴。水质不健康可能是水质太脏,或者是没有使用弱酸性且硬度较低的软水造成的。

鹦鹉鱼不游动在缸底的原因,温度过低、受惊、缺氧都会造成

(2)处理方法

①首先要给它们换水,将水换成干净的、呈弱酸性的软水。换水不要一次性换太多,每次换四分之一左右,分4-5次将所有的水都换完即可。

鹦鹉鱼不游动在缸底的原因,温度过低、受惊、缺氧都会造成

②在之后的饲养中,需要及时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洁。

③平常也要注重水中粪便的清洁,建议在缸中培养硝化系统,来帮助分解粪便中的有毒物质,保持水质清洁会极大减少鹦鹉鱼夹尾巴现象的发生。

鹦鹉鱼不游动在缸底的原因,温度过低、受惊、缺氧都会造成

2、感冒

(1)原因

感冒也会导致鹦鹉鱼出现夹尾巴的现象。当它患感冒后,鱼体色泽会逐渐变得暗淡,懒于进食,懒于游泳,部分个体甚至会死亡。

鹦鹉鱼不游动在缸底的原因,温度过低、受惊、缺氧都会造成

(2)处理方法

①将鹦鹉鱼放在温水中静养,水温需保持在25-30℃之间。静静的浸泡一段时间,它们就能慢慢恢复。

②也可以将其放在1%的盐水中浸泡一小段时间,帮它恢复。

鹦鹉鱼不游动在缸底的原因,温度过低、受惊、缺氧都会造成

③在静养期间,换水时要特别小心,要尽量保持水温恒定,前后水温差不宜超过0.5℃,不要出现大幅度变化,以免对它们造成影响。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服务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服务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

为你推荐
鹦鹉鱼身上有白斑的原因,表示鹦鹉鱼得了白点病
鹦鹉鱼身上出现白斑一般是患有白点病,这种病害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等特点,发病原因是鹦鹉鱼的皮肤或鳃部受到小瓜虫侵染,水温为15-25℃时容易发生。水温为20-25℃时,小瓜虫容...
鹦鹉鱼多长时间产卵一次,一般10天产卵一次
鹦鹉鱼一般每隔10天左右产卵一次。准备亲鱼:挑选8月龄以上的雌性鹦鹉鱼以及性成熟的雄性红魔鬼鱼、紫红火口鱼或罗汉鱼。环境:以弱酸性软水为宜,饲养水温25℃左右。繁殖:将准备好亲鱼放...
鹦鹉鱼受惊后的处理办法,首先就要保持周围环境安静
鹦鹉鱼受到惊吓后,需保持周围环境安静,也可以将其转移至安静且昏暗的环境中养殖。不好转移的情况下,可以在鱼缸上方遮盖一块黑布。鹦鹉鱼受惊吓后,需停止喂食。除此之外,要尽量避免换水,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