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碳氮比失调:秸秆粉碎后,可在秸秆表面撒施碳酸氢铵或尿素,调整碳氮比。
2、防秸秆粉碎过粗:秸秆粉碎后,需要用重型圆盘耙耙两遍,然后及时深翻、压盖,以碎土保墒。
3、耕翻深度要合理:耕翻深度要求在10cm以上并耙平压实,然后需要及时浇水,加速土壤沉实。
4、防病虫害传播:病虫害玉米秸秆不宜用于还田,避免传播病虫害。
一、玉米秸秆还田要注意什么
1、防碳氮比失调
(1)土壤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秆时,需要一定的氮素,易出现与作物幼苗争夺土壤中氮素的现象。
(2)玉米秸秆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若氮素不足,微生物会与作物争夺氮素,麦苗就会缺氮而黄化、瘦弱,生长不良。
(3)解决方式:秸秆粉碎后,可在秸秆表面每亩撒施碳酸氢铵50千克或尿素20千克,然后再行耕翻。
2、防秸秆粉碎过粗
(1)秸秆粉碎后,一定要用重型圆盘耙耙两遍,以进一步切碎秸秆和根茬,耙后要及时深翻和压盖,以碎土保墒,使秸秆、肥料与土壤混合,并分布在3-10厘米的土层中。
(2)要做到不漏翻、覆盖严密,以免养分散失。耕后要耙平,以利于播种。有的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长,长度大于10厘米,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
3、耕翻深度要合理
(1)玉米秸秆还田时,通常应埋入1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并耙平压实。同时还应注意本田秸秆还本田,不要将本田的秸秆还到其他田。
(2)秸秆还田后,因为秸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因此,要及时浇水,以加速土壤沉实,促使秸秆与土壤紧密接触,避免架空。
(3)秸秆还田数量要根据水源和耕作条件而定,原则上应确保当年还田秸秆腐烂,不影响下茬耕作,每亩还田秸秆以300-400公斤为宜,过多会危害下茬小麦根系的生长。
4、防病虫害传播
(1)玉米秸秆还田时要选用生长良好的秸秆,不要把有病虫害的玉米秸秆还田,以免病虫害蔓延和传播。
(2)特别提醒:带病的秸秆不可直接还田,否则翌年夏季若种植玉米易发生病害。这类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施入农田。
二、秸秆还田后为何会导致玉米苗变黄
1、发生原因
(1)秸秆切得不够细碎,翻压和整地质量不高,使种子悬空,不可得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
(2)施肥不合理,没有额外加施氮肥,或者选用的复合肥氮养分比例较低。
(3)土壤墒情不足,使得秸秆腐烂时,微生物与幼苗争夺水分。
2、幼苗发紫原因
(1)玉米苗发紫可能是缺磷造成,可适当追施磷肥,如过磷酸钙,或者喷打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
(2)也可能是土壤中有积水,土壤通透性差,玉米根系没有办法进行呼吸作用造成,此时需及时排水,同时注意划锄,防止出现土壤板结的现象。
(3)还有可能是温度过低造成,可在温度较低时搭建棚膜覆盖保温。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服务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服务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