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鱼闹窝、鱼钩太大、调漂太灵、鱼体蹭线等均可能导致蚯蚓黑漂不中鱼。
杂鱼闹窝:针对该种情况,可加大铅坠让钩饵快速沉底或直接更换钓位。
鱼钩太大:针对该种情况,可根据目标鱼的体型大小改换规格合适的鱼钩。
调漂太灵:针对该种情况,可将线组调钝,直至能中鱼为止。
鱼体蹭线:针对该种情况,需抓实口或等浮漂出现后续动作后再提竿,切忌提竿过快。
一、蚯蚓黑漂不中鱼的原因
1、杂鱼闹窝
蚯蚓黑漂不中鱼可能是杂鱼闹窝导致的,原因是杂鱼闹窝时往往会使浮漂出现黑漂等夸张的漂相,解决办法是加大铅坠让钩饵迅速到底或者干脆换钓位。
2、鱼钩太大
蚯蚓黑漂不中鱼可能是鱼钩太大导致的,原因是鱼钩过大时鱼吃不进去,只能拖着钩饵在水底到处乱跑,解决办法是按目标鱼个体大小更换合适的鱼钩。
3、调漂太灵
蚯蚓黑漂不中鱼可能是调漂太灵导致的,原因是调漂过灵会放大鱼吃饵信号,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使浮漂出现大动作,解决办法是将线组调钝直至能中鱼。
4、鱼体蹭线
蚯蚓黑漂不中鱼可能是鱼体蹭线导致的,原因是鱼密度过高时难免会出现撞线、碰线、蹭线等情况,解决办法是抓实口或等浮漂出现后续动作后再提竿。
二、用蚯蚓钓鱼时应该如何调漂
1、调漂方式
(1)加铅:装好线组、浮漂、双钩,浮漂距离子线30厘米左右,在铅皮座加铅皮使之能把浮漂拉下水。
(2)找底:调节浮漂到子线的距离,直到浮漂露出水面1-2目为止,此时浮漂到铅坠的长度即为水深。
(3)剪铅:浮漂向上拉20厘米,此时浮漂会再次沉入水底,用剪刀逐渐剪去铅皮直至露出想要的目数。
(4)挂饵:双钩上蚯蚓(大小要一致),此时浮漂会再次沉入水中,逐渐调整浮漂直到露出想要的目数。
2、挂钩方法
(1)穿筒法:把较长的蚯蚓分成两段,再取其中的一段,从蚯蚓一端开始穿钩,直至蚯蚓整个身体都稳定的穿钩而过即可,这也是蚯蚓最常见的挂钩方式。
(2)腰挂法:腰挂法是指先将蚯蚓截成两段,然后将钩尖从其中一段腰部位置穿过即可作钓,这个挂蚯蚓方法适合钓鲫鱼、白条鱼、麦穗鱼等小个体鱼类。
(3)节挂法:节挂法是指将鱼钩从蚯蚓后部环节穿入并从前部环节穿出,两端均留出小部分使蚯蚓保持鲜活性,这种挂蚯蚓方式适合鱼不开口时诱鱼吃饵。
(4)尾挂法:尾挂法是指将鱼钩从蚯蚓尾部整条穿在鱼钩上,但头部要留出小部分诱鱼,这种挂蚯蚓方法适合守钓大个体的鲫鱼、鲶鱼、黄颡鱼、鲤鱼等。
3、作钓技巧
(1)打窝:蚯蚓钓鱼比用商品饵料钓鱼更注重打窝,原因是商品饵料每一次抛竿都算打窝,而蚯蚓则不具备打窝的效果,因此用蚯蚓钓鱼前一定要用酒米、麝香米等打好窝子。
(2)作钓:蚯蚓钓鱼一定要确保钩上饵料的鲜活性,事实上保证蚯蚓的鲜活性也是蚯蚓钓鱼的精髓,若抛竿时间过长要及时抬竿换一条新鲜蚯蚓,切勿因节约蚯蚓而影响钓获。
(3)抬竿:蚯蚓钓鱼时的漂相和商品饵料完全一样,主要有黑漂、顿口、送漂、移漂等,作钓时要根据鱼情和水情及时抬竿刺鱼,若长时间没有鱼咬钩可轻轻的抬竿施以逗钓。
4、典型漂相
(1)黑漂:黑漂别称闷漂、拉漂,特征是整个浮漂都被拖入水中,蚯蚓钓鱼出现黑漂要么是小鱼在抢饵,要么是个体大且吃饵凶猛的鱼在吃饵。
(2)顿漂:顿漂别称顿口,特征是浮漂到位后出现有力的下顿,小的不到小半目,大的可到1-2目,尤其是早春和冬季顿漂抬竿的中鱼率极高。
(3)顶漂:顶漂别称送漂、抬漂,特征是浮漂到位后出现或大或小的上浮,小的不到半目,大的可到1-2目,用蚯蚓钓鲫鱼时最容易出现顶漂。
(4)抢漂:抢漂的特征是钩饵刚一落水浮漂就被拖走,出现这种漂相一般是白条、翘嘴等上层鱼类在抢食钓饵,但也可能是鲶鱼等凶猛的鱼类。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服务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服务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