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有两片子叶,子叶主要用于储存植株自身产生和吸收的养分。
2、双子叶植物根系发达、分枝较多,茎干中的维管束呈环形排列,表面具有形成层,后续茎干随着生长而逐渐变粗。
3、双子叶植物的叶片形状分为卵形、长卵形、卵圆形、卵状披针形等,表面叶脉呈网格状。
4、双子叶植物的花序为聚伞状、圆锥形,花冠为蝶形、钟形、杯状、圆筒形,多为两性花。

一、双子叶植物的特征
1、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上会长有2片子叶,并且子叶可以储存植株自身产生和吸收的养分,在生长环境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能够将储存的营养物质运输到植株的体内,保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防止发生生长速度迟缓的现象。

2、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发达,具有较多的分枝,伸长趋势较长,很容易出现长出气根的现象,促进植株的吸收和呼吸作用。茎干中的维管束呈环形排列,表面具有形成层,在生长过程中,茎干会逐渐变粗,光滑无毛。

3、叶片的形状有卵形、长卵形、卵圆形、卵状披针形、倒卵状披针形等,表面的叶脉呈网格状,边缘具有不规则的锯齿形状或者波浪形状,顶端尖锐或者扁平,底部呈圆形,叶柄细长,颜色为浅绿色,长度为1-2厘米。

4、花序的形状为聚伞状、圆锥形,主要生长在植株枝干的顶端,或者叶腋下,花冠的形状为蝶形、钟形、杯状、圆筒形等,一般都是两性花,有的是雌雄同株,有的是雌雄异株,花期通常在3-5月份,或者7-9月份。

二、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有什么区别
1、定义论述
被子植物是现存高等植物中最繁盛的类群,因种子外层有果皮包被而得名,别称有花植物、显花植物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植物界、被子植物门下属物种的统称,包括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2个纲,其中双子叶植物泛指单子叶植物纲下属的物种,单子叶植物泛指单子叶植物纲下属的物种。

2、物种起源
被子植物起源于1.3~1.3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直到离今8000~90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才在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占据了统治地位,现代遗传基因学分类表明单子叶植物实际是由古代的双子叶植物演化而来的,最早起源于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在哈钦松系统排列上是“先双子叶植物,后单子叶植物”。

3、区别对照表
| 部位 | 单子叶植物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 根 | 主根不发达,多为须根系 | 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 |
| 茎 | 维管束星散状排列,无形成层 | 维管束环状排列,有形成层 |
| 叶 | 具平行或弧形叶脉 | 具网状脉 |
| 花 | 花部通常3数,极少4数 | 花部通常5数或4数,极少3数 |
| 胚 | 具1枚子叶或不分化 | 具2枚子叶(极少1、3或4) |
注:上述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区别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综合的,常有交错现象出现。

4、物种分类
(1)双子叶植物纲:双子叶植物纲是被子植物门下属的一纲,因胚通常具有2枚子叶而得名,别称木兰纲,下属包括2亚纲、48目、290科、20余万种,代表物种有棉花、落花生、大豆、红薯、马铃薯、苹果、柑橘、西瓜等。

(2)单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是被子植物门下属的一纲,因胚通常具有1枚子叶而得名,别称百合纲,下属包括5亚纲、19目、65科、6余万种,代表物种有槟榔、鸭跖草、姜、百合、凤梨、薯蓣、水稻、玉米、石蒜等。
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农服务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农服务网立场,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